close

 
<一>我國設計美學精華

一、位序主從

二、陰陽調和

三、氣韻生動

四、佈局成勢

五、文化符碼

 

<二>建築——赤崁樓

赤崁樓平面配置圖

赤崁樓立面

 

一、位序主從

 

位於園區右方的販賣部,中央廳堂高於左右兩側的建築,表現出中央主、左右從的關係。

 


 

而最主要的兩棟閣樓,建築形式上皆有台基,進入海神廟跟文昌閣前,需走上石階,表現出建築的高度與至高的尊敬。

屋頂採「歇山重簷式」,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,依身分地位而有限制,重簷的位階高過於單簷,可見赤崁樓地位之崇高。

二、陰陽調和

建築與庭園自然相呼應,前方還有潺潺流水與小池。《清靜經》裡有一說:「清者,濁之源。動者,靜之基。」造景裡面動靜相映,達成和諧,實體存在空間為實,草地部分為虛,虛實之間,呼應陰陽調和之說。

 

三、氣韻生動



從用色以及屋簷的裝飾、斗栱精巧的花紋來看,可以感受到活潑的氣息。樑上的金箔做工,十分的華麗。裝飾用的藻飾曲線如藤蔓般蜷曲,令人聯想到龍的樣貌,又似魚躍,十分生動有活力。

 

 

四、佈局成勢

由照片可見建築為主要部分,故庭院植栽皆避開或修剪成低矮的造型,用植物與造景來烘托建築的顯耀,卻又不搶其風采。而遊客是配角,建築為主角,人們仰視閣樓,有尊敬崇高的感覺,也似建築與人互相打招呼。

五、文化符碼

在赤崁樓內,可看見門窗的設計上有許多文化符碼,為語文轉化的造型符碼。

位於海神廟後牆的瓶形門洞喻有平安之意,門楣上有玉兔蕉葉的圖騰,蕉葉代表東方,有玉日東昇的意涵。

赤崁樓內的書葉竹節窗,竹節寓意節節向上,君子有節,書生能步步高升。

 

<三>工藝——石刻畫






一、位序主從

  船為此石刻畫的主角,因此,海、空便成了點綴,使整體畫面更加出色豐富。

二、陰陽調和

  石材的質地是硬的,然而線條是軟的,有種剛中帶柔,柔中又帶有雕刻的銳利,是互相調合的。而空與實,畫面中的天空雖然沒有多加雕刻,但並非不存在,而是一種需要人去體悟去感受的部分,又好似道家所提從空裡面悟理。

三、氣韻生動

  在海浪的部分與雲霧的部分使用了大量的曲線、重複的手法,讓人有海水湍急、躍動的感覺,緊密的線條給人一種壓迫感和魄力。

  在船隻的部分,船帆不是死板板的直線,而是柔滑帶有張狂的蜿蜒,除了展現迎風的畫面外,也讓人感受到它的強勁。

  整體來看,石材雖靜,但刻出來的畫是非常生動的,能感受到海上不平靜、飄泊不定的氣息。

四、佈局成勢

  如同前面所提,海、空為背景來要烘托船的主要性,仔細一瞧會發現三元素所佔畫面比例是差不多的,那如何彰顯船呢?於是作者將船置於中間,讓人的目光先聚焦於此,在緩緩轉向陪襯的海水和雲。

  他們三者也相呼應,若今日缺少任何一要素都會顯得畫面空洞,無趣乏味。

五、文化符碼

  這些石刻畫除了說明不同船隻的樣貌外,也隱約說明了出海的情況,祈求每艘船隻都能像畫中一樣一帆風順,平平安安,沒有任何破損毀害與傷亡。

 

<四>繪畫——清明上河圖

 

一、位序主從

  從圖中可以看出橋、建築最為醒目,而人們較為渺小,但卻不失其焦點。用人們的活動,襯托出整幅畫的主角,其實是人們與當時的生活活動。

 

二、陰陽調和

  建築物若為靜,流水、活動的人們就為動,互相呼應。若是空與實,那就如下方的兩張細部圖,橋上人山人海,而水源旁野鹿清閒,是一種空閒與忙碌的對比。而水陸配置,也是陰與陽互相調和。

 

三、氣韻生動

  從大圖中可窺見車水馬龍的景象,將當代生活空間做了寫實的紀錄,其中,每一個人的表情、服飾、行為都不一樣,實具個人特色。此外,並不僅僅是記錄了蓬勃的商業行為,也繪出戲劇、遊戲的細節,讓整個圖象非常真實,人物和動物都十分傳神。

 

四、佈局成勢

  如第一點所提,整體來說建築佔了畫面主部分,遠看如山水畫,然而近看卻又十分細膩,人山人海的壯闊、動物的活動,使整幅圖有了神韻氣勢,所以不管是遠看或是近看,都有股廣闊、緊湊的氣勢。

 

五、文化符碼

  清明上河圖寫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,代表著人們的行為,也是可以看出環境的演變。例如在唐代的時候,是街市分離的,然後至此,已是街市合併,演變出繁華的街景。不僅僅是不同時空不同的生存方式,也代表了整個城市的風貌,是解讀文化十分重要的一幅畫作。

 
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96/orientation/index4_1_ch.html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UN 的頭像
    XUN

    XUN's blog

    X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